易周资讯2025(5.19—5.25) | 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前沿资讯

易周资讯2025(5.19—5.25) | 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前沿资讯

阅读提示

全文约3334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要闻盘点

5月19日—5月25日国内民生领域数字化相关资讯要闻盘点:

●六部门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两部委联合印发《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谌贻琴在调研时强调:加快落实就业政策 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国家医保局:医保即时结算已覆盖77%的统筹地区

●国家医保局:全国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国家医保局公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

●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国家卫健委通报2024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

●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落地,1118家医疗机构检验实现结果互认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7月15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数据局: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2030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亿元

01 六部门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的通知》,提出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面向有家政领域就业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已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广泛开展家政领域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50万人次。

展开全文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02 两部委联合印发《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对工伤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人员劳动能力鉴定进行统筹规范。《办法》明确,工伤职工和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申请领取病残津贴人员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适用本办法。劳动能力鉴定分为初次鉴定和再次鉴定,对初次鉴定不服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为最终结论。《办法》还明确了工伤职工的复查鉴定、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申请领取病残津贴人员重新申请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03 谌贻琴在调研时强调:加快落实就业政策 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国务委员谌贻琴近日在浙江调研就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工作时指出,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更实工作举措,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切实帮助企业减负稳岗,有效应对外部冲击。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拓展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把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在企业、稳在岗位。要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为牵引,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更好发挥企业、职业院校等培训主体作用,助力劳动者技能提升与就业增收,培养造就更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谌贻琴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要深入抓好落实,更好激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认真做好就业政策、技能培训等宣传,更好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来源:新华社

01 国家医保局:医保即时结算已覆盖77%的统筹地区

截至5月6日,全国启动即时结算统筹地区达到300个,占全国统筹地区的77%,覆盖36.18万家定点医药机构。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要求2025年全国80%左右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今年以来,全国300个启动即时结算的统筹地区已累计拨付医保基金3001亿元,29个省份的284个统筹地区已预付医保资金763亿元。

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02 国家医保局:全国22省227个地区实现跨省共济

截至5月8日,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个地区开通医保钱包,实现跨省共济。其中河北、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西藏、甘肃、新疆、兵团11个省级医保部门在全域范围内全面开通医保钱包。河北、安徽、广西、西藏、甘肃、黑龙江6个省(自治区)已开通医保钱包使用地变更功能。国家医保部门将全力推动其他地区开通,持续优化相关业务流程。

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03 国家医保局公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

为帮助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医保基金监管规则,通过智能化方式主动合规、持续合规,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国家医保局计划分批次向定点医药机构征求智能监管知识库、规则库意见建议,并逐步向社会公布。近日已完成“药品区分性别使用”“医疗服务项目区分性别使用”“药品儿童专用”“药品限儿童使用”“医疗服务项目儿童专用”等5类规则对应知识点明细(共计11290条)的意见征求和修订完善工作并面向社会公开。

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01 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5月23日,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充分肯定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工作取得的成效,明确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将标准化工作置于卫生健康工作全局中谋划推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为目的,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卫生健康重大改革和重点任务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卫生健康标准体系,着力增加优质标准供给,促进标准实施,不断增强标准国际话语权,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撑。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02 国家卫健委通报2024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

5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通报2024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函》。文件明确,2024年度参评医院2059家,县域覆盖率98.93%。根据国家卫健委2016年印发的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其中,基本标准相当于二级医院能力,推荐标准相当于三级医院能力),有1922家(占比93.35%,提高1.50个百分点)符合基本标准,1309家(占比63.57%,提高7.17个百分点)符合推荐标准,较2023年度分别增加28家、146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03 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落地,1118家医疗机构检验实现结果互认

近日,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医学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正式实施,统一的依据、标准和方法将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再添新助力。截至目前,京津冀鲁地区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1118家,互认检验项目达到60项。通过实施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统一技术标准,提升了各医疗机构医学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一致性程度,提高了区域内检验工作标准化、同质化、科学化水平。

来源:北京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01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7月15日起正式实施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既能证明身份,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管理办法明确,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互联网服务中需要登记、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可以使用网号、网证依法进行登记、核验。减少个人身份信息的采集、留存,实现身份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效果,同时也降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投入成本。

来源:央视新闻

02 国家数据局: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5月21日至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赴江苏省开展专题调研,并分别就“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召开座谈会。刘烈宏指出,要准确研判“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入总结所处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设置主要发展目标,认真谋划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要大力推进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不断增强市场活力;积极培育壮大数据产业,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深入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动各类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