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周资讯2025(4.28—5.11) | 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前沿资讯
阅读提示
全文约335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要闻盘点
4月28日—5月11日国内民生领域数字化相关资讯要闻盘点:
●5部门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6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家政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人社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工作主要进展及安排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
●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冠状动脉支架类医保通用名
●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召开帮扶工作推进会
●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同比增长超10%
●三部门: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我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01 5部门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全国总工会召开会议,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拟用半年时间,集中解决一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以头部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和规模较大的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为重点,通过健全基础用工信息台账,组织开展政策培训、协商恳谈、行政指导、用工体检、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等,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用工管理水平,有效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职业伤害保障等权益。
展开全文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02 6部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家政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的通知》,按照“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的总体部署,围绕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职业化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家政服务需求,决定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面向有家政领域就业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已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广泛开展家政领域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50万人次。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03 人社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工作主要进展及安排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就业方面,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下一步将抓好政策落实,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优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方面,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4亿人、2.97亿人,同比增加442万人、256万人、271万人。1—3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6万亿元、总支出1.94万亿元,3月底累计结余9.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改革,落实待遇调整,促进基金保值增值,深化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
0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发布会暨趋势交流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副司长徐娜介绍,当前,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国393个统筹地区中实施按病组(DRG)付费191个、按病种分值(DIP)付费200个,天津与上海兼具两种付费模式,实现了统筹地区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到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到80%。
来源:新华网
02 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
4月28日,全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出席活动,并为首批获证长期照护师代表颁发长期照护师证书。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国家设立长期照护师新型职业工种,旨在更好满足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确保失能人员得到高质量的照护服务。
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03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冠状动脉支架类医保通用名
近期,国家医保局印发《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及医保通用名》(以下简称“医保通用名”),规范了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等类别的医用耗材的医保通用名,为后续医保规范管理奠定基础。针对冠状动脉支架,本次医保通用名修订优化共编制4个医保通用名,分别为:冠状动脉支架(药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非药物洗脱/覆膜)、冠状动脉支架(非药物洗脱/非覆膜)和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涉及企业19家,注册证64张,耗材分类代码33条,规格型号代码2647条。
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01 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突出统筹用好现有资源,不断优化完善,把握好优化布局调整的时度效,分阶段稳妥有序实施,提出办好乡镇卫生院、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办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利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化服务协同联动、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等七项主要任务和措施。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02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
5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指南》明确,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医疗机构应依法依规取得相应的诊疗科目资质,主要收治罹患老年综合征、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省级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完善市、县级老年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03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召开帮扶工作推进会
4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在京召开会议,传达2025年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协调各方资源,推进援藏、援青、援疆和定点帮扶工作。会议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搭建资源交流平台,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和乡村振兴工作;要聚焦委重点任务,推动为民服务八件实事在帮扶县率先落实落地,提升帮扶质效。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
01 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同比增长超10%
4月29日,《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字中国发展指数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指标体系》显示,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以2020年为基期,2024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为150.51,同比增长10.65%。分领域看,2024年,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安全、数据要素、数字社会等5项一级指标发展指数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数据开发利用提档加速并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
来源:国家数据局微信公众号
02 三部门: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强调建立专项信用报告跨省互认机制。“信用中国”网站要与省级信用平台网站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按照相关数据共享标准向各地区共享非本地区的信用主体基本信息,为实现专项信用报告跨省互认提供支撑。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微信公众号
03 我国已形成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
评论